顯示具有 日常雜談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日常雜談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世足賽.朝鮮隊初賽的啟示

Posted by : antithesis | 2010年6月16日 星期三 | Published in


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國旗,紅白藍是傳統朝鮮色彩,紅又代表共產主義。紅星代表共產主義社會建設,上下藍條代表和平、主權與友誼,白色則象徵光明。
朝鮮隊真的很盡力了。原來礦工說不過是大陸媒體誤傳,原意似乎是社會主義國家人民多是工農階級,許多球員原本就是礦工出身,若無法靠國際賽出頭,回去只能回頭當礦工之意。國人多拿這來訕笑,只是再次顯示台式沙文主義對其他所謂(台人自行定義的)“落後國家“有多麼不尊重罷了。除此之外,從如此報導方式,也可看出大陸富了,完全將自己一手拉拔的朝鮮小老弟拋諸腦後的夜郎自大。
個人對足球缺乏關心,或許不甚了解。但不禁好奇為何都有人被擔架抬出去了,卻臨到比賽結束15分鐘前才補上一個前鋒?早點掌握三個名額,情況是否可能改觀?可惜朝鮮隊國際賽事經驗匱乏,但球員們在這場比賽中的紀律與拼勁,真讓人感覺不枉費熬夜看到四點多。較之養尊處優慣了卻打得吊兒郎當的巴西隊,朝鮮民族的兢兢業業更是讓人印象深刻。打算全心防守己方球門,力求在謹慎中求勝,僅配置一名前鋒(鄭大世,旅居日本的朝鮮家庭出身,所謂的在日)形單影隻地在敵陣中等候,看得教人同情莫名。這種打法或許不精彩,但對沒見過大場面的球隊來說,已是面對強敵時但求不敗的唯一選擇。
我想自己終生會記得,上半場結束退場時,汗流浹背的朝鮮球員臉上的肅殺表情,彷彿在說“幹,任何聯賽都沒這麼操過!“
這麼忠誠的國民,絕對值得更多幾分的悲憫與憐惜。衷心期盼不久後將繼任的年輕將軍能有此領悟。雖然,大概不可能....。

關於鄭大世的出身,可見:
hebehebe.pixnet.net/ blog/post/31636807
圖片來源:
http://www.guardian.co.uk/football/2010/jun/05/north-korea-world-cup-2010-team-guide
鄭大世;http://www.daylife.com/topic/Korea_DPR_national_football_team

少子化恐慌,不過是杞人憂天?

Posted by : antithesis | 2010年3月2日 星期二 | Published in


 No. 688期的《今周刊》(03/01,2010)再次提起了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的問題。這問題已讓大眾惶恐多年,說來說去都成了老生常談。或許對肩負追求經濟與國力成長重責的政經領導階層來說,任憑生育率持續下滑意味著經濟規模(同時也代表獲利)的萎縮,面對以數字評鑑其作為的國民或股東,是他們絕不願承擔的罪衍。略諳歷史者,應該都不難接受人類歷史並非永遠是正向上升,其實也是有進退消長。若拋開對經濟不進則退的惶恐,將思考重心移回人與自然的均衡,對人口負成長的現象是否可能有不一樣的想法?

 90年代早期,我曾詢問過一位大陸研究生,中國是否可能成為美國般的超級強國。對方的答案是:「絕不可能。除非發生核戰,先死個八億人再說。」當時雖然保護熱帶雨林已經成為顯學,但尚未聽到多少人提出全球暖化的警告。一般人的認知,還是世界人口早已膨脹到失控,隨時可能爆發嚴重的水荒和飢荒,巴不得人口能再少一點。

 在美國時也曾注意到一個東西差異:在說「我」時,老美總是豎起大拇指指向自己,東方移民則是以食指微微指向鼻頭。當時不禁納悶亞洲人通常動作較小這點,是否和美國人平均的生活空間遼闊,亞洲則相對擁擠使然。

 其實只要有得宜政策因應,新生人口減少或許不一定代表經濟也將相對凋敝。記得曾讀過《New York Times Magazine》上的一篇報導『No Babies?』(06/13,2008),報導後半提到位於前東德的德紹市(Dessau)勇敢接受人口減少的事實,積極推行種種發想新穎的措施,聽來讓人耳目一新。

 人口僅約7.8萬的德紹,近年的人口流失率更高達25%。但當局來個逆向思考,將這現象視為都市區域較所需多出了25%,並視此為改善生活環境的契機。因此在1925-1932年間曾於德紹設校,戰後亦選擇於此地復校的Bauhaus協助下,當局決定拆除外圍的10500戶公寓,將市民集中在某些選定的區域,並讓外圍的森林逐步進駐市區。按規劃,最後將形成一個都市區塊如島嶼般點在於綠地之間的居住空間,。如此一來,人口集中區域的市民將較原本更為密集,各類經濟活動也將較零星散居時的凋敝狀態更為活絡。市民得以在維持得小而美的生活區劃中享受盎然綠意的包圍,依舊享有都市生活的種種便利,大自然卻永遠是近在咫尺。

 More is less, less is more。看來這句Bauhaus名言又派上用場了(曲解曲解:-P)。

 德紹的例子讓人思索,坦然接受人口減少的事實,縮小人類所佔據的生活空間,讓經濟適應現狀,思索其他方法持續為其注入活力,說不定才是因應少子化的最佳良方。或許這個方向,反而能讓未來變得比過去更為美好,每個人都活得更健康、更長久。即使經濟成長不如往昔,但生活水準必能大幅提升。

  誰說這樣不好?


*附圖為德紹的The Dessau-Wörlitz Garden Realm,為全歐最大的英式庭園。出處:
 http://www.flickr.com/photos/biotechnolog_net/sets/72157601332212931/
*『No Babies?』全文請參照:
 http://www.nytimes.com/2008/06/29/magazine/29Birth-t.html?pagewanted=all

論情人節

Posted by : antithesis | 2010年2月13日 星期六 | Published in


 一年一度的情人節再臨,但今年被濃濃的年節氣氛給沖淡了。萬幸萬幸。

 維基百科「情人節」一則,對這日子的起源有如下敘述:
 《世界書籍百科全書》提供進一步資料表明關於情人節的起源,其實眾說紛紜。該百科全書指出:「據說在公元200期間,羅馬皇帝克勞狄二世禁止年輕男子結婚。他認為未婚男子可以成為更優良的士兵。一位名叫華倫泰的教士違反了皇帝的命令,秘密為年輕男子主持婚禮。……傳聞說華倫泰於公元269年2月14日被處決。據《天主教百科全書》指出,公元496年,教宗哲拉修一世在公元第五世紀末葉廢除了牧神節,把2月14日定為聖華倫泰日。」這個節日現今以「聖瓦倫廷節」——亦即情人節——的姿態盛行起來。

 有趣的,是這節文末那段有稍帶私人觀點之嫌的評論(但我特愛最後一句):
 不管情人節的真正起源如何,這個習俗源於古代的信仰,得以基督教國的「聖人」來命名。情人節也受商業界所利用,成為向人謀利的另一個藉口。
 同文中,日本的慶祝方式著實是商界謀利精神的最佳展現:
 女性送巧克力給她喜歡的男性,而男性則在一個月後的白色情人節(ホワイトデー,White Day)回禮表衷腸,這是日本商人於1977年炒作的結果。《讀賣新聞》解釋說:「禮物指定是白巧克力,原因是避免吝嗇的男子把女友送贈的巧克力收藏起來,然後又將其原封不動地作為回禮。」
 相較之下,回教世界就真是鐵錚錚了:
 沙烏地阿拉伯信奉伊斯蘭教,而西方情人節被認為是一個帶有濃重基督教色彩的節日,宗教警察在情人節臨近取締被認為是和情人節有關的商品。

 多年前曾於某處讀到,喜招待伴侶享用燭光晚餐者,其實最不浪漫。這類人純粹是出於不知何謂浪漫,僅能選擇最約定俗成的形式傳達愛意。
 同樣的道理,似乎也能套用在兩岸那內容浮濫、包裝卻極盡鋪張之能事的婚紗照文化上。

 數年前,曾為某外電報導感動良久。內容敘述大陸鄉間一對老夫妻,年輕時因家中反對近親成婚,私奔避居山頂。由於山路陡峭,丈夫便為妻子開鑿石階。多年下來,鑿出的階梯高達六千多級。(見上圖。圖片來源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BrOBypSGBxO.Qxg59a3LmA--/article?mid=15500)
 照片中,倆人小小的身影佇立在石階頂端,望之令人動容。
 這份愛毫不矯揉造作。或許真正的關愛,其實就潛藏在日常生活裡出於實際需要、但卻僅是不經意流露的細節中。


﹡關於這對老夫婦的故事,詳情請見: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jw!BrOBypSGBxO.Qxg59a3LmA--/article?mid=15500 或:http://vv0088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8589234220099199242269/

年節/千篇一律雜談

Posted by : antithesis | 2010年2月10日 星期三 | Published in

數日前,楊照批評過年音樂千篇一律,不禁教我擊掌叫好。這下終於有人道出了自己自幼至今的心聲。雖然自己有這領悟,大概是叛逆期開始的二十數年前>:)
全家老少共聚一堂已夠尷尬,打開電視,傳來虐耳的新年歌曲,以及新春特別節目中藝人賀歲的陳腔濫調,更是讓人不禁臉紅。

其實,國外的聖誕啥的也不遑多讓。似乎不分文化國界,人人都得藉節慶重複一回例行公事,只為確保一切平順如昔。但既已將之視為一年一度的盛事,為何不能多點創新?

說到這兒,不禁想評評日本氾濫的電子語音。

猶記在日本讀高中時,幾個豬朋狗友湊在一塊兒,常突發奇想致電其他朋友,佯裝KDD的話費催繳電話略事恐嚇。那日本歐巴桑的合成語音,只要稍稍抓到訣竅,誰都模仿得出。提款機等公共設施也就罷了。但連裝在自己車上的GPS亦是千篇一律的歐巴桑聲。
為求個人化,都發明一堆汽車改裝套件了。若駕台拉風跑車在高速公路上疾速奔馳,突然傳來個歐巴桑的「請左轉」柔聲勸導,豈不是頓時澆熄了滿腔熱血?
或許,也到了該開發些男子漢版本的時候了,例如越野賽navigator版,或機場塔台通訊員版啥的。若有幸安裝GPS,個人偏好想必是應援團那男性費洛蒙味十足的雄叫。
雖然箇中的右翼民粹色彩,總是濃得久久化不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