螞蟻vs人類,集權與多樣的比較之於自然/骨骼外露與內藏的比較之於心靈

Posted by : antithesis |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| Published in

集權體制……
人類之所以對螞蟻感興趣,乃是因為他們認為螞蟻成功塑造出一個集權政治。的確,從外表看,一個蟻窩裡大夥辛勤工作,服從命令,願意為他人犧牲,無一例外。而到目前為止,人類施行過的集權體制卻全部失敗
因此,人類想模仿社會性昆蟲(拿破崙的象徵,不正是一隻蜜蜂?)。
瀰漫在蟻窩中的全球資訊費洛蒙,就是今日的衛星電視。人類相信只要給大家最好的,完美的人類終究會出現。
這卻不適事物的真義。大自然,請達爾文先生別見怪,並非朝向適者生存獨大的方向演進(何況適者又是根據什麼標準評定的?)
大自然的活力源自它的多樣性。它必須有優良、劣等、瘋子、絕望、運動健將、體弱多病、駝子、兔唇、樂天派、悲觀、聰明、混蛋、自私、慷慨、瘦小、高大、黑人、黃種人、印地安人、白人……等等。還要有各類宗教、學說、狂熱迷信、真知灼見……真正的危險,是其中一種被另一種滅絕。
我們看到人類培育出的玉米田,培育出品種最好、果實累累的玉米穗(而且只要少量的水,又抗寒凍,玉米粒顆顆飽滿結實。)。但一碰上任何疾病便悉數死亡殆盡。相反地,野生玉米田裡長著好幾種特質各異的品種,各有弱點,各有缺陷,但往往能找出抵禦傳染病的方法。
大自然憎恨一統,偏愛多樣,也許正是它聰明之處。


骨骼……
骨骼是藏在體內比較好,還是包在體外外比較好?
如果骨骼包在體外,等於形成一道防護甲。肌肉不會受到外界的危害,但也因此變得軟弱無力,幾乎變成流體狀態。所以萬一有尖刺刺穿盔甲般的骨架,傷害是無法彌補的。
假設骨骼是體內細長堅硬的條狀支架構造,彈性肌肉因此暴露在任何可能的傷害之下,受傷是常有且司空見慣的事。也正因如此,這項明顯的弱點將促使肌肉結實、纖維強韌,肌肉因而進化。
我見過有些人憑藉著聰明盔甲的精神防禦,打造出抵制不安焦躁的人格特質,這些人看似比一般人堅強。他們常掛在嘴邊的老是「我不在乎」,而且對所有一切皆以嘲諷的態度面對,但是萬一某種焦慮不安超越他們的防線時,傷害是可怕的。
我也見過某些人,往往因為小小的摩擦不安而憂心忡忡,但是他們的精神狀態不是完全封閉的,他們保持一顆敏銳的心,從傷害中學習教訓。


柏納.韋伯——《螞蟻》(Bernard Werber, Les Fourmis),小知堂文化出版

(0) Comments

Leave a Response